燕山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挂靠燕山大学图书馆,依托图书馆丰富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推出燕山大学专利信息统计季报。本期通过检索申请(专利权)人中包含燕山大学的专利,对2022年1~3月间公开公告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校2022年第一季度专利信息表现情况。
报告内容:
专利概况 |
第一季度专利整体概况简述 |
贡献单位 |
专利贡献单位统计 |
合作机构分布 |
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分析 |
技术领域分布 |
IPC分类号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布 |
主要研究主题 |
文本聚类技术主题分析 |
国际专利申请 |
国际专利的申请情况 |
1.专利概况
2022年第一季度,燕山大学专利申请公布公告共计474件[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公布234件,发明专利授权公告205件,实用新型33件,外观设计2件。其中发明专利公布公告占比92.6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共占到7.3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部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228件,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4件,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2件;发明专利授权部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0件,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件,澳大利亚发明专利授权3件。如图1所示:

图1 第一季度专利申请公布公告概况
2.贡献单位
将第一季度474件专利申请公布公告按照单位贡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原则为:专利第一发明人所在单位为本专利贡献单位(部分专利贡献单位统计参考科研院提供的数据)。
第一季度公布公告专利分布情况请见图2。其中专利数量排名前五的院系为:机械工程学院(198件),占到全部专利申请公布公告的41.77%;电气工程学院(117件),占到全部专利申请公布公告的的24.68%;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8件),占到全部专利申请公布公告的8.02%;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2件),占到全部专利申请公布公告的4.64%;艺术与设计学院(20件),占到全部专利申请公布公告的4.22%。

图2 第一季度专利申请公布公告贡献单位排行(专利数量≥5)
3.合作机构分布
第一季度专利申请公布公告中,有36件专利是燕山大学与校外机构合作的专利,占全部专利申请公布公告数量的7.59%(请见图3)。合作机构有29家,与燕山大学合作次数较多的机构有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

图3 第一季度专利申请公布公告与校外机构合作占比
4.技术领域分布
从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的最高层级“部”的层面来看,第一季度公开公告专利覆盖IPC国际分类体系的8个部,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物理”(G部),占32.91%;“作业;运输”(B部),占26.37%;“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F部),占到10.13%。(请见图4)

图4 IPC技术领域分布--部
进一步分析到IPC分类体系的“小类”层面,可获得细分技术构成,图5~7分别列出了发明申请专利、发明授权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情况。
从图5来看,第一季度发明申请专利(6件及以上)的热点技术主题集中于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

图5 IPC技术领域分布--发明申请专利(专利数量≥6)
从图6来看,第一季度发明授权专利(6件及以上)的热点技术主题集中于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

图6 IPC技术领域分布--发明授权专利(专利数量≥6)
从图7来看,第一季度实用新型专利(2件及以上)的热点技术主题集中于B65D(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图7 IPC技术领域分布--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数量≥2)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一季度公布公告专利主要分布在C类(制造业),占全部公布公告专利的96.41%。进一步细分,主要分布在C43、C40等大类中,其占全部公布公告专利的81.65%,技术研发重点集中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领域。(请见表1)
表1 国民经济行业分布前十--大类

5.主要研究主题
通过文本聚类分析,可以对专利技术主题进行挖掘,快速了解专利技术布局,掌握专利技术发展态势。

图8 研究主题聚类分析--发明申请专利
第一季度发明申请专利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直升机、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纤维金属层板、优化调度和红外线燃气炉。(请见图8)
第一季度发明授权专利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矩阵变换器、活齿架、数值仿真方法、陶瓷块体和熔融结晶。(请见图9)

图9 研究主题聚类分析--发明授权专利
第一季度实用新型专利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工艺美术、外贴式、野外求生、腿部和高比电阻粉尘。(请见图10)

图10 研究主题聚类分析--实用新型专利
6.国际专利申请
第一季度共有11件国际专利申请(按公开日在第一季度计算),11件专利均为燕山大学独立申请。美国专利5件,日本专利2件,欧洲专利3件,其中美国有2件、欧洲有3件专利已获得授权。(请见表2)
表2 第一季度国际专利申请情况列表
公开号 |
标题 |
优先权日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简单同族专利[1] |
JP2022511988A |
具有刚性和柔性耦合的多自由度运动姿态调整足部装置和具有混合连接的机器人平台 |
2019/12/6 |
2020/7/29 |
2022/2/1 |
CN111071371A; CN111071371B; JP2022511988A;US20210379952A1;WO2021109596A1 |
JP2022022159A |
一种自适应调节脚踝所受力的辅助行走装置 |
2020/7/22 |
2021/7/20 |
2022/2/3 |
CN111920652B; JP2022022159A; CN111920652A |
*AU2019338507B2 |
基于车辆姿态偏差的惯性调节主动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2018/9/10 |
2019/8/1 |
2022/2/24 |
WO2020052367A1;KR1020200124696ACN110281727A; IN202127011172A; CN110281726A; CN110281727B; CN110281726B;SG11202102304QA; EP3851302A1; EP3851303A1; EP3851304A1; CN110370877A;AU2019338507A1;CN110370877B;AU2019338507B2;EP3851303A4; EP3851304A4; CA3112415A1;IN202127010559A; JP2021522096A; JP6957769B2; CN109109601A; KR102331677B1;US20200398629A1 |
*AU2019339956B2 |
一种基于主动悬架的车载运动仿真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2018/9/10 2019/8/1 |
2019/8/1 |
2022/2/24 |
AU2019339956A1; AU2019339956B2; US20200393330A1; WO2020052365A1; KR1020200115612; SG11202102301PA;CA3112372A1; JP2021508644A; JP6845601B2 |
*AU2019340500B2 |
采用主动悬架的车内稳定平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2018/9/10 2019/8/1 |
2019/8/1 |
2022/2/24 |
WO2020052366A1; KR1020200116997A US20210008941A1; AU2019340500A1;JP2021509098A;AU2019340500B2;CA3112407A1;SG11202102302YA |
US20220062991A1 |
钢管外壁旋压半固态金属粉末形成双金属复合管的装置 |
2020/8/27 |
2021/8/24 |
2022/3/3 |
US20220062991A1;CN112077322A; CN112077322B |
*US11280703B2 |
一种基于主动悬架的车载运动仿真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2018/9/102019/8/1 |
2019/8/1 |
2022/3/22 |
AU2019339956A1; AU2019339956B2; US20200393330A1; WO2020052365A1; KR1020200115612A; KR102366200B1;SG11202102301PA;CA3112372A1; JP2021508644A; US11280703B2; JP6845601B2 |
US20220088786A1 |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遥操作系统分数阶滑模同步控制方法 |
2020/12/28 |
2021/12/3 |
2022/3/24 |
CN112621759A; CN112621759B;US20220088786A1 |
*US11285574B2 |
磁力-液压双悬浮轴承实验台 |
2019/11/26 |
2020/11/25 |
2022/3/29 |
CN111122157A; JP6893672B2; CN111122157B; US11285574B2; JP2021085528A;US20210154783A1 |
US20220097224A1 |
基于轻量化优化液压串联机构的关节铰接点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
2020/9/30 |
2021/9/27 |
2022/3/31 |
US20220097224A1;CN112199791A |
US20220097471A1 |
主动-被动双模式可切换的车辆悬架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
2019/8/7 |
2021/10/9 |
2022/3/31 |
AU2020327056A1; CA3145723A1; CN110497760B;US20220097471A1; CN110497760A;WO2021023026A1 |
注:“*”代表已获得授权的专利
[1]同族专利属于一组具有相同发明主题,向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开或批准,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族专利,能够反映某一发明创造在不同国家的保护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发明创造的经济价值。
注:“*”代表已获得授权的专利
[1]受限于检索目的,本季报中数据为截至2022年4月11日Incopat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整理,仅供参考。
[2]同族专利属于一组具有相同发明主题,向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开或批准,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族专利,能够反映某一发明创造在不同国家的保护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发明创造的经济价值。